一、修復前準備
1.安全防護
斷電操作:提前通知電力部門切斷冷卻塔及相關設備電源,懸掛“禁止合閘"警示牌。
個人防護:作業人員佩戴絕緣手套、安全帽、防滑安全鞋,高空作業時系好雙鉤安全帶,并設置安全網。
環境檢查:確認天氣無雷雨、大風(風速>5m/s),避免在潮濕或雨雪天氣作業。
2.工具與材料準備
檢測工具:接地電阻測試儀(精度±0.1Ω)、萬用表、激光測距儀、紅外熱成像儀。
修復材料:熱鍍鋅扁鋼(40×4mm)、銅包鋼接地極、導電膏、防銹漆、密封膠。
輔助設備:升降平臺(承重≥300kg)、電動扳手、氣動打磨機。
二、避雷針結構檢查與修復
1.外觀檢查
針體:檢查針尖是否彎曲、銹蝕或斷裂,針體與支撐桿連接處是否松動。
支撐結構:查看支架、抱箍是否變形、開裂,固定螺栓是否松動或缺失。
連接部件:檢查引下線與避雷針、接地裝置的連接點是否氧化、腐蝕或松動。
2.針對性修復
針體更換:若針尖銹蝕超過直徑1/3或斷裂,需更換新針(材質為Φ12mm不銹鋼圓鋼),焊接時采用氬弧焊,焊縫長度≥100mm。
支撐加固:對變形支架進行校正或更換,抱箍間距調整至1.5-2m,并加裝防松墊片。
連接緊固:清理連接點氧化層,涂抹導電膏后重新緊固螺栓,扭矩值達到設計要求(如M12螺栓為40-50N·m)。
三、電氣性能檢測與優化
1.接地電阻測試
測試方法:采用三極法,在避雷針接地極、電壓極、電流極呈直線布置,間距分別為5m、20m、40m。
標準要求:獨立避雷針接地電阻≤10Ω,若超標需增設接地極或更換降阻劑。
2.降阻措施
垂直接地極:采用銅包鋼接地極(長度2.5m),間距5m,埋深≥0.8m。
水平接地體:使用熱鍍鋅扁鋼,環繞冷卻塔基礎敷設,形成閉合環路。
化學降阻劑:填充于接地極周圍,降低土壤電阻率。
3.引下線檢查
路徑檢查:確認引下線無彎曲、斷裂或機械損傷,與避雷針連接處過渡電阻≤0.2Ω。
防腐處理:對銹蝕引下線進行打磨除銹,涂刷兩道防銹漆,并包裹PVC保護管。
4.等電位連接
金屬部件連接:將冷卻塔金屬爬梯、欄桿、水管等與避雷針引下線可靠連接,連接點間距≤18m。
跨接線安裝:采用40×4mm熱鍍鋅扁鋼作為跨接線,焊接長度≥2倍扁鋼寬度。
四、防腐處理與維護
1.表面處理
除銹:對避雷針及支撐結構進行噴砂除銹(Sa2.5級),表面粗糙度50-80μm。
涂裝:涂刷環氧富鋅底漆(干膜厚度80μm)、環氧云鐵中間漆(120μm)、脂肪族聚氨酯面漆(60μm),總厚度≥260μm。
2.定期維護
季度檢查:每季度檢查避雷針外觀、連接點及接地電阻,記錄數據并建立檔案。
年度檢測:每年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全面檢測,包括直流電阻測試、沖擊電流試驗。
防腐補涂:每3年對涂層進行完整性檢查,局部破損處打磨后補涂面漆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